【栽培】种白芷之白芷栽培技术


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香白芷、九步香 。 以根入药,有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之功能,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、赤白带下、痛疖肿毒等症,亦可作香料 。

【栽培】种白芷之白芷栽培技术

文章插图

白芷要求耕作层深,土质疏松肥沃,排水良好的温暖向阳较湿润的砂质壤土 。 前茬作物收获后,及时翻耕晒耙,作宽100-200厘米,高16-20厘米的高畦,畦沟宽26-33厘米(排水差的地方用高畦),每公顷施堆肥草木灰150千克左右 。
白芷用当年所收的种子繁殖 。 一般采用秋播,于处暑到秋分前,即8月上旬至9月初播种 。
白芷宜直播,穴播和条播均可 。 播前畦内浇透水,待水渗下后,开始播种 。 种子要去掉种翅膜,然后在温水中(45℃)浸泡6小时,捞出后擦干播种 。 穴播按行距33厘米左右,株距16-20厘米开穴,穴深6-10厘米,播后用水浇,洒水或覆盖草的方法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。 播后10-20天出苗 。
一、间作 。 白芷播种之后,可在其行间种植蔬菜,如莴笋、菠菜、蒜苗等,间作物必须在立春前收获 。
二、田间管理
⑴ 浇水:雨水充足的地方可不用浇水,但在干旱、半干旱地区,播前必须深水,翻地保墒,播后遇干旱、墒情不好,得浇水,约浇水4次即可发芽,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小雪前应浇饱水,防止白芷在冬天干死 。 第二年春天浇水在清明前后,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水,到了夏天应每隔5天浇水一次,在伏天更应保持水分充足 。
⑵ 间苗:当春季幼苗返青高6厘米时,进行间苗,适当的择去弱苗,苗高13-16厘米时,每穴留壮苗1-2株,条播每16厘米左右留壮苗一株 。
⑶ 中耕除草:每次间苗时,均应中耕除草,第一次待苗高3厘米时,第二次待苗高6-10厘米时,第三次在定苗时,均要松土除草,待植株封垄后不能再行中耕除草 。
⑷ 追肥:当年追肥宜少宜淡,第二年植株封垄前追肥1-2次,结合间苗和中耕时进行,每公顷追肥量饼肥2250-3000千克,亦可用化肥和人畜粪尿代替 。 雨季后根外喷施磷肥,也有显著效果 。
⑸ 选留良种:栽后第二年秋天采挖白芷时,选择主根粗壮,无分叉的,按行距80-100厘米,株距30厘米,集中栽于肥沃地上,加强田间管理,增施肥料,翌年6月下旬种子即可陆续成熟,此时即应随熟随采 。
三、病虫害防治
⑴ 斑枯病 。 防治方法:①清除病残组织,集中烧毁 。 ②用1:1:1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-500倍液喷雾 。
⑵ 黄凤蝶 。 防治方法:①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。 ②90%敌百虫800倍液喷雾,每隔5-7天1次,连续3次,或用青虫菌(每克菌粉含孢子100亿)500倍液喷雾 。
⑶ 蚜虫 。 属同翅目蚜总科 。 以成、若虫危害嫩叶及顶部 。 防治方法见黄芪病虫防治 。
⑷ 红蜘蛛 。 防治方法:①冬季清园,拾净枯枝落叶烧毁,清园后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 。 ②4月开始喷0.2-0.3波美度石硫合剂,每周一次,连续数次 。
四、采收加工 。 秋播白芷第二年8月下旬叶片呈现枯萎状态时采收 。 当叶片枯黄时开始,将根挖起,抖去泥土,按主侧根和大小根分级暴晒干后,包装存于干燥通风处,每公顷可收干白芷3750-5250千克,高产田达7500千克 。
【【栽培】种白芷之白芷栽培技术】

    推荐阅读